德牧怎麼訓練撲咬
發布時間:2023/10/14 狗狗訓練 瀏覽次數:60
德牧怎麼訓練撲咬?德牧的撲咬訓練,主要是要求德牧能根據口令,手勢撲咬指定人員,而且要求撲咬時積極勇猛,動作迅速敏捷,服從指揮,并能準確咬住對方右手。用到的口令:“丘”,“咬住”,“放”。用到的手勢:右手指向撲咬目標。
第一步:需要培養德牧的膽量及仇視性。
利用德牧在犬舍休息的時機,助訓員裝扮成陌生人,由遠及近地以詭異而恐慌的動作接近德牧或發出聲音,引起德牧的注意。并在犬舍約5米處對犬進行挑逗。初期以引起的警覺為目的,經過若干次挑逗後,當德牧能對出現在一定距離內的助訓員有警惕或欲咬的表現後,助訓員即可開始對德牧進行佯攻,以激發德牧的仇視和主動防御反應。這種訓練每天可進行2—3次,直至德牧對出現的助訓員,能在犬舍內表示狂吠猛撲,企圖沖出犬舍進行襲擊為止。需要注意的是助訓員挑引時,訓練員不必在場,以免分散犬的注意力。訓練結束後再進入犬舍對犬獎勵。可在晝夜不同的時間內進行訓練,不要形成固定的時間和規律。
第二步:建立“咬住”,“放”口令的條件反射,培養德國牧羊犬的撲咬能力。
助訓員將護袖和挑引用品準備就緒。初期要用比較松軟的,不易傷害德牧嘴和牙齒的護具。最好用比較破舊的護袖,或用麻袋片及破布片縫在護袖上,也可用舊棉大衣等。要選擇比較清靜的場所進行訓練。
助訓員事先隱蔽起來,當德牧入場後再出來接近,先通過挑引激起德牧的仇視性,然後逐漸接近德牧,訓練員此時應發令并鼓動德牧撲咬助訓員,在撕咬過程中,助訓員可根據德牧的表現有目的地撕扯爭奪,目的在于促使德牧咬緊不放。此時,訓練員也要表現出與助訓員撕打搏斗的緊張氣氛,并不斷重復“ 咬住”,“好”的口令鼓勵犬,給犬助威。當犬咬緊護具并有強烈的仇視表現時,助訓員應減緩或停止活動,以示屈服。
訓練員乘機發出“放”的口令,并立即用扯拉牽引帶的刺激或用牽引帶輕擊德牧嘴,使德牧放口。德牧放口後立即以“好”的口令獎勵,再將德牧帶離助訓員3—5米處令其坐下,面向助訓員監視片刻。然後再訓練或將德牧牽走。
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訓練可根據具體情況重復一兩遍,直到德牧對“咬住”和“放”的口令形成條件反射,以後則可減少訓練。訓練中要重點培養德牧對撲咬對象的仇視性,防止德牧養成專咬護袖的不良習慣。除撲咬訓練外,平時不能隨便拿護袖逗德牧玩或給德牧隨意撕咬玩弄。
第三步:訓練德牧的追捕能力。
選擇開闊的清靜場地,訓練員與助訓員相距30—50米,各自隱蔽好,助訓員看到訓練員牽德牧出現後,帶好護袖,采取鬼祟而迂回的行動逐漸向犬靠近,這時訓練員要及時指示德牧注意助訓員的行動。當距離15米左右時,訓練員向助訓員大喊“站住”,助訓員聞聲後,迅速反向逃跑,邊跑邊逗引,邊等待,當德牧追到跟前時,要讓德牧順著跑勢咬住後再進行撕斗。
德牧在追捕時,訓練員要緊緊尾隨,不斷給德牧助威鼓勵。經幾次訓練後,能毫無顧忌地追捕時,就可以逐漸延伸追捕的距離,以鍛煉德牧遠距離速跑和獨立搏斗的能力。
在訓練中,有時可讓助訓員跑出百米之後,再放德牧追捕,追捕距離可延伸200米左右,訓練員在犬追捕時,不規律地跟德牧活動,有時緊跟,有時當德牧撲咬到助訓員後再去。
同時,還要加強遠距離指揮德牧放口的訓練,為了有效地控制德牧,開始可結合扯拉訓練繩刺激加以掌握。當德牧能聽到口令即可放口後,再逐漸解除訓練繩,當德牧放口後,可令德牧原地坐下監視或令其前來,并給予獎勵。
需要注意的是從開始訓練起,就要讓德牧始終撲咬右手臂。助訓員使用的鞭條,不在于真正打德牧,而是鍛煉德牧的搏斗技巧。當德牧咬住右臂後,就用左手的鞭條向德牧的右側重抽輕打,德牧為了躲避抽打,必然會向右外側避閃,助訓員借勁帶動德牧旋轉。這樣經過幾次訓練就能使德牧形成咬住右臂後,自動猛烈地向外側旋轉,從而將被咬者置于極其被動的地位。
開始訓練,助訓員要遷就德牧的動作,姿勢可以稍微低一些,這樣便于德牧很快咬住,隨著德牧撲咬能力的提高,姿勢就要恢復常態,以鍛煉德牧向上沖撲的能力,以增強撲咬的威懾力。助訓員如果始終采取低姿勢,很可能使德牧養成撲咬下肢或腳的習慣。為培養德牧的堅強搏斗力,助訓員應掌握一條原則,既根據德牧撲咬的實際能力,由開始的假打逐漸真打,由輕打逐漸重打。但最後必須讓德牧取勝,不能讓它以失敗告終。
最後一步:培養德牧實戰性撲咬。
在德牧能對戴護具的助訓員敢于勇猛撲咬的基礎上,進而結合實戰的需要,再對不戴護具的助訓員進行撲咬訓練。但是,要給德牧戴上口籠或助訓員戴暗護具。只要德牧敢于下口,就及時停止,不要多咬,不宜多訓。
另外,使德牧在追捕中通過各種障礙物的訓練,也是不可忽視的。德牧的撲咬作業能力,如單項使用,其作用是有限的,應結合追蹤,搜捕等作業進行鍛煉,使這一能力與各項作業能力融為一體,才能成為更加完善的能力。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,使德牧參加現場實戰是最實際的鍛煉。
這樣既能檢驗訓練的效果,又能使訓練得以深化,因為在訓練中所預想的各種條件,往往與現場使用的實際有差距,只有經常參加實戰鍛煉,才能取得經驗與教訓,從而得到改進與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