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耳朵的常見疾病大盤點
先天性耳聾
據統計,藍眼白色貓出現耳聾的可能性較其他類別的更高,這很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。
先天性耳聾綜合癥的發生,主要是由于常染色體上基因異常所致,這種異常導致柯替氏器、蝸螺旋神經節等器官發育不全或不發育而造成耳聾。
患先天性耳聾的貓并非真的一點聲音也聽不到,正常情況下,貓肉墊里有相當豐富的觸覺感受器,能感知地面微小的震動。
耳聾極少影響貓的平衡功能,再結合正常的視力,耳聾的貓也能十分健康地生長發育。
耳螨
耳螨是貓咪極易得的疾病,大多數貓咪均會有此困擾,此病具有高度傳染性。并且,很多疾病都可能是由耳螨所引發,所以應對耳螨問題嚴肅對待。
癥狀:
耳部會奇癢,并不時用后爪搔抓耳部,可見異常有皮膚撓傷、耳部血腫、搖頭、不安等。嚴重狀態下耳部疼痛明顯,有壓痛,貓咪會拒絕檢查耳部。耳道中可見棕黑色分泌物及表皮增生。
繼發細菌感染時,可能造成化膿性外耳炎及中耳炎,深部侵害時可引起腦炎,出現腦神經癥狀。
治療:
1、將貓咪翻轉,露出耳道,使用蘸有嬰兒油的棉簽徹底清潔外耳及耳道內的污垢,此階段應注意動作輕柔,避免弄疼、弄傷貓咪,首次操作可咨詢獸醫師。
2、然后用針管吸取定量的治療耳螨的藥水(約0.2-0.3ml),滴入貓咪的耳道中,此階段應注意固定貓咪頭部,避免其甩動。
3、照這樣的方法每日清洗雙耳一次,堅持兩周左右耳螨即可治愈。
預防:
預防耳螨,經常性的檢查必不可少。耳螨造成的污垢和普通耳垢在顏色、性狀和觸覺上有較明顯的差別。
將貓咪翻轉過來,查看耳道內是否有很多紅褐色物體;亦可用棉棒在耳道中捻轉,將棉簽上的物質放在手中輕捻,耳螨造成的污垢不容易被捻勻。
外耳炎
外耳炎即外耳道的炎癥,是貓咪的常發病。
癥狀:
患病貓的癥狀常表現為不安、常常扇動耳朵,或用爪子搔抓耳部,或對著物體擦耳,食欲減退,耳殼出現抓傷、擦傷,常見出血。
外耳道附著黑色滲出物,有時可見耳漏液粘附于耳根部被毛上。時間久了就會出現耳道上皮及皮下組織增生,耳道管腔變狹窄,聽覺減退。
治療:
外耳清洗,剪去耳根部被毛,用70%酒精消毒耳殼及耳道外口。然后用清潔溶液打濕棉簽徹底清拭耳垢及滲出物,再用干脫脂棉將耳道拭干。
耳道用藥:
寄生蟲性外耳炎,耳道清洗后,用1%~2%敵百蟲水溶液涂抹患處,間隔4天再處理一次。細菌性外耳炎,將耳道沖洗后涂抹氯霉素軟膏、氫化可的松軟膏,每天1~2次,連用1周。真菌性外耳炎,徹底清洗耳道后,可用無極膏或金霉素軟膏,直到耳內鱗屑消失。
中耳炎和內耳炎
中耳炎是鼓室的一種炎癥,由外耳炎蔓延感染所致,而中耳炎可繼發感染內耳炎。中耳炎和內耳炎均可經由血源性感染,患內耳炎的貓咪可引起耳聾或平衡失調。
癥狀:
中耳炎的癥狀與外耳炎很相似,貓咪搖頭、耳痛耳聾、有耳漏等;內耳炎的表現則為眼球震顫、運動失調,貓咪常保持患耳在下,向患側旋轉并跌倒于患側,不能起立。
嚴重時炎癥侵及面部神經,引起面部癱瘓等癥。炎癥侵及腦膜后引起腦膜炎或小腦膿腫致死。
治療:
全身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,并配合中耳清洗。中耳清洗在全身麻醉下進行,沖洗液溫度為37℃~38℃。
最初用清潔溶液清洗,再用滅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。若2周后炎癥仍在,可繼續沖洗治療。
耳血腫
耳血腫是耳殼皮下血管破裂,使血液積存于皮下所致。通常病因是由于耳螨致癢,貓咪用后爪蹬抓造成皮下出血,或者貓咪之間互相咬傷及其他外作用。
癥狀:
初期可見耳皮下有紫色腫脹,隨之可波及整個耳廓,貓咪會不時擦磨耳部,搖頭不安,觸診耳部有波動。
治療:
初期用耳殼夾壓迫止血,保持5~7天后,通過手術切開皮膚取出凝血塊,縫合后以繃帶包扎。
為防止貓抓傷口,可在頸部做一環形項圈。為防止感染可注射抗生素3日。若因螨蟲致病,應在血腫痊愈后消滅耳螨蟲。